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医学生,也幻想着憧憬着以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减轻患者的痛苦,拯救人们的生命。而对于什么是医学治疗的真相,我好像从来没有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然而在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和引言之后,我深感作为一个医学生的愧疚,这些我们准医务工作者本该知道了解的内容,如果不是要求写读后感的话,怕是永远不会被我看见。如果连未来的医生都不去了解这些真相,恐怕这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又被文中上百年的医学史中各种治疗的案例吸引着,这些案例或是成功或是失败,总体以失败的居多,而这些失败的案例令人读来义愤填膺惋惜不已。此处难以一一列举书中的例子。

整本书读下来,尽管内容上有很多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是书中传达那种做医学研究要求的细致严谨客观科学的精神在不知不觉地感动了我,对于我来说,医路还只是刚刚开始,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要走。若没有这样的精神这条路恐怕走不直走不正。正如在医学研究里,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的忽视,或是一个不够科学的研究方法,损害的可能是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是他们的下一代,实在是令人扼腕。

从书中的案例来看,医学治疗从古至今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权威的独断,自我的误导,主观的草率,还有假借科学的幌子愚民利己等等。患者是恐慌脆弱的,他们对自己生命如此看重,然而生命却又如苇草一般易折,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希望都挂在了医生身上,他们希望通过有效的治疗来治愈。于是这种恐慌脆弱,使得他们完全信任治疗,不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治疗,一方面是自我主观的安慰,一方面是对奇迹出现的期望。

但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任何人都可以搜索到各种来源的信息,任何人也可以编辑这些信息。然而这又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利益化的社会,为了利益,有些人甚至可以染指医学这样关乎生命健康的邻域。他们利用患者的急病投医的心理,传布各种歪曲的医学信息,借此牟取利益。不知道前些年臭名远扬的百度莆田系医院现在是怎样的情况,我只知道,生命正走到最美好的年华却悄然而逝的魏则西还难以瞑目。书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病人,为这样残酷的事情垫付了自己的生命。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长辈们微信朋友圈的标题党们的刷屏——“震惊!某某疾病的真相居然是……”、“她每天这样做,于是困扰十年的某某病就好了!”“早晨/晚上吃某某食品等于吃毒药!”。这些标题党屡见不鲜,影响着广大群众,就连我打电话给奶奶的时候,她也忘不了叮嘱我几句她刚听来的几条健康养生消息,偶尔也会咬牙把省下来的钱买所谓的疗效特别好的保健品。而我翻了翻这些朋友圈信息,它们多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故意诱导的,有的放大疗效以吸引大家来买产品,有的夸大后果来营造恐慌,有的胡说八道不知所云。在书中我也看到这样的无良商家,手法大概是如出一辙,假借科学的幌子做研究,而这些研究往往是没有科学可言的,样本局限性大,研究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商家还往往故意夸张,激起患者的恐慌。更甚者,开始不再相信医生,转而相信这些胡说八道。于是又冒出了医患关系这个问题。

好像我这么说,有点把罪责都归于某些无良商家了,这样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还有很多关键的因素的。医学研究要求的极其严谨,就如高中数学题的逻辑证明题:每一个步骤都得有理有据,小到一个小小的算术符号,每个方面都要考虑全面,不重不漏,最后要求用最精简的步骤有条理地写下来,仿佛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美观。然而在我看来,医学比数学是一件更需要严谨的事。数学是只有正确与错误两面的,而对于医学来说,会有很多种治疗方法,而且不存在完全正确的说法。治疗不一定越早越好,不一定越多越好,也不一定是权威的疗法就好。如此之多,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医者研究素质了,身上能够担得起细致的研究,担得起严谨的态度,担得起对患者的责任,这些品质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也是弥足珍贵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相信每一个合格的医学生,每一个合格的医生,每一个合格的医学研究人员,身上都会有这些素质,这些正是我的目标所在。

我的理解水平有限,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还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也值得我重新品读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心得体会。这里的读后感也只是局限于书面文字而已,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难以用文字表达,我想,就让它默化于我心,在以后的生涯里伴我走完这一程吧。

蒲公英科普协会第9期-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