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阅读之前便怀揣这个问题,读罢全文,疑惑更浓。因为它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得多。

比如就仅仅在药品的使用方面。药商、媒体、政府以及医生和患者都在其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当任何一步出现差池没有纠正时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现在所承认推荐的主流医学,它的每一次进步后面都蕴藏着巨大的付出与努力,甚至还有血淋淋的代价。

“最佳的医疗实践模式应做到让患者参与讨论和选择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法。”书中一开篇便如是写道。这很困难,患者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且需保证信息来源可靠信息正确无误,而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就是医生。可是医生就一定是可靠的吗?

“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我们曾经一度推崇过的,也时时刻刻面临着被推翻的危险;我们曾经确信无疑的,往往是最可怕的误导。新的研究不一定会比原先的更为先进,越早发现的疾病进程不一定优于康复,越多的用药也不一定能够促进治疗。权威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不断探索研究,不断获取信息而相互对照,在自己目前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向患者阐述探讨,提供最优的治疗。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实验研究是起到推动作用的主要来源,可是盲目低质量的研究也当然不被提倡,这是对精力、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只有在对过去所有相关研究做最新的系统评价,且结果显示有必要时,才应开展一项新的研究,而且还要在注册之后方可进行。”从目的内容到实验方法,每一步都需要经过谨慎的思考。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合作,不单单是研究人员与研究人员之间,更应让患者加入进来,让大众参与,摒弃“家长式”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卫生保健的质量提升。当然,如何让更多人科学地参与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实践。

在本书中,不单单是那些可怕的经验误导让我触目惊心,有一个关于数字的表述也同样让人不能忘怀。

“如果你胆固醇过高,那么在50岁时得心脏病的概率就比一般人会高50%,这听起来很糟糕。我们换一种说法,如果你胆固醇过高,那么你得心脏病的风险就增高了2%。这个听起来还行。但事实上两者是一样的(以上为假设的数据)。让我们再换一种说法,每100个胆固醇水平正常的患者,在他们50岁的时候,会有4个人得心脏病;但每100个胆固醇水平过高的患者,在50岁时,就会有6个人得心脏病。这样一看,它们确实只相差两个百分点。”

医生像病人表述时是否也存在着这种问题?媒体宣传时是否又会利用这种现象来吸引眼球?这些都值得让我们警惕。

虽然读罢全文我也还是不知道治疗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但是至少我已经对于治疗这个名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并不是靠着一两位医生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也并不是只局限与医生与患者这两种角色之间。但这并不是医生在推卸责任。我们可以理解人们对“灵丹妙药“的期望,但通常情况下,医学研究对提高疗效、降低风险和解决争议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在媒体宣传上,这种理性的认识通常会被其以“治愈”、“奇迹”、“希望”、“突破”和“受害者”等诸如此类的词无限夸大。但是不论作为治疗的哪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的持方,我们都应该用理性与科学去共同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毕竟,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从中抽离出来。或许治疗本就没有真相,有的只是不懈的研究与努力。

蒲公英科普协会第9期-段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