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未必越好

要点

  • 早期诊断未必能带来更好的结果;有时反而使问题更糟
  • 只有在良好证据显示其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开展筛查项目
  • 不开展筛查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 受邀参加筛查的人群需获得全面的关于利弊的信息
  • 筛查的益处往往被夸大
  • 筛查的弊端常未予以重视或被忽视
  • 讨论筛查的利弊及风险很必要

引言

前三章介绍了未充分验证的治疗是如何造成严重危害的。接下来,我们要讲述用于早期发现疾病的健康人群筛查。筛查听起来似乎很明智,但其在帮助人们避免疾病严重后果和保健方面到底有多大效果呢?虽然筛查对某些疾病的确大有裨益,但有时也同样会带来危害。

本章我们将列举多个实例阐述为什么早期诊断未必一定会更好?为什么许多筛查无益处或效果不确定?筛查的好处是如何被过分推销,筛查之害是如何被回避或忽略的。对健康人群的筛查决不能草率,我们应该警惕筛查本身存在的重大弊端。筛查是一种医疗干预,而且提供筛查本身就是一项干预。因为即使拒绝筛查,人们也不免会怀疑自己是否选择正确,这是人的天性。而如果一开始就不提供筛查,人们则不会受到影响。

筛查只有在具备以下有力证据时,才能用来筛查心有疑虑或将来需要治疗的健康人群:(a)在可负担的费用范围内其利大于弊;(b)能够通过一个高质量且高效运行的项目提供。[1]

筛查远远不只是一个“一次性”的检测。受邀被筛查的人们需要足够无偏倚的相关信息,以决定是否接受筛查,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到底被做了什么。[2]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筛查:

筛查=检测+有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