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目的是什么?证据为什么重要?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在采用正被广泛使用的筛查之前,我们应该先想一想筛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筛查目的何在。被筛查者既没有(或没注意到)所筛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也没因相关不适就医。

筛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找出可以从治疗中获益的人,以此来降低死亡和将来得某种疾病的风险。[1, 21] 筛查并不只是为了更早地诊断疾病,因为这样做可能无益,甚至有害。

早在1968年,WHO的一份报告就总结了评价筛查试验价值的基本标准。[22] 针对现有卫生保健模式,这些标准已进一步完善。筛查目标人群需要充分了解检查的相关信息(包括可能的危害、后果、局限性和可能的益处),从而做出知情决策。

WHO的筛查标准总结如下:

  • 筛查的疾病应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该病极为严重和(或)关系到很多人
  • 能够发现疾病的早期阶段
  • 存在有效且可接受的治疗措施,筛查有助于改善其结局
  • 存在有效可靠且能被目标人群接受的疾病检测手段
  • 筛查项目质量高且在当地实施符合成本效益
  • 目标人群所得信息应无偏倚,基于有力的证据,并明确利弊(如过度诊断带来的过度治疗)
  • 参与筛查遵循自愿原则,即参与者可合理拒绝筛查
  • 筛查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的概率应小于其产生效益的概率
  • 筛查发现异常后应有充分的医疗条件进行诊治

这一标准加强了本章开篇的观点:任何引入筛查项目的决定都应基于高质量的证据,并且应兼顾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