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走出主观感觉
假如患者相信治疗确实有效,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还要自找麻烦,花费很多来做一些研究来更加正式地评估疗效?为什么还要弄清楚这种对治疗的主观感觉是否能帮助以及如何帮助患者?至少有两个原因来解释。其一,无效的治疗会使我们错过有效的治疗。
其二,许多治疗(即使不是绝大多数)有长期的、短期的甚至尚未发现的副作用。如果患者不接受这个无效治疗的话,就能够避免有害的副作用。因而,鉴别无效治疗或者会带来副作用的治疗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也揭示了治疗为什么会起作用,同时表明了发现更好更安全治疗的可能性。
验证疗效的研究跟各行各业都有关系,但对于致力于使患者公平享用卫生保健资源的部门和机构,如英国国家卫生署和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等而言,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鉴于卫生保健可获得的资源有限,决策总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一些患者接受了无效的治疗,那么可能就意味着剥夺了其他患者接受有效治疗[改]的权利。
当然也不能说患者和医生对治疗的主观感觉和想法一文不值。相反,通常他们的感觉是对某种前景显著的治疗展开正式研究的起点,根据他们的主观感觉开展的研究有时能够同时鉴别该治疗的利和弊。
例如,早在二十年前,由于一位孕妇接受了已烯雌酚疗法,她首次提出了这种药物 造成她女儿患有罕见的阴道癌。
再如,当一位高血压患者提出他接受的新治疗有副作用时,该患者及其医生都没有想到他的意见会引发一种空前畅销的药物问世——西地那非(万艾可)。
因此,个人对疗效的主观感觉也不容忽视。但要得出判断疗效的成熟结论,主观感觉并不是可靠的根据,更不用说要给出推荐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