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筛查闹剧

2009年,一位刚退休且长期对卒中预防很感兴趣的神经病学教授得知邻居们收到了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筛查的邀请宣传单。该传单是一家血管筛查公司发的,邀请他们到当地一所教堂进行一系列检查(价格为152英镑/230美元/170欧元)。因为传单上的部分信息有误导作用,且出于好奇,他想亲自去探个究竟。

“首先进行的是主动脉瘤(输送血液出心的血管发生扩张)的超声筛查,由一位女性工作者操作,她并不愿意谈论查出主动脉瘤的意义。接下来是脚踝与手臂血压的测量,用于发现‘血液循环问题’……紧接着是非血管类疾病的附送检查:踝关节骨质疏松检查。然后又是检测“心房问题”的心电图检查……最后是颈动脉(颈部的动脉)超声检查“斑块沉积”。当问及这些检查项目的意义时,他们告诉我:“这会形成血栓并导致卒中。”在推荐治疗时,他们仅给出了血液稀释药物的含糊回答,而未提供任何手术相关的信息,直到我开门见山地询问是否可以手术,他们才回答“是”。“这有风险吗?”我继续问道。他们回答说:其风险取决于我的全科医生的后续工作,并需要与医生讨论此次检查中所有的异常。

所有操作没有任何隐私(主动脉瘤筛查例外)……现场看似没有医生出席,筛查人员也不打算(或不愿意)讨论有关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异常情况的预后或治疗的风险与益处。

这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筛查。他们会在21个工作日内将结果(无论真假,甚至是未经检测的结果)“扔”给我,然后由我的全科医生来判断异常的结果……毫无疑问,在筛查者没有与被筛查者讨论任何异常的结果或对他们负一丁点责任的情况下,整个“筛查闹剧”极易引发那些神经脆弱人群的焦虑。

Warlow C. The new religion: screening at your parish church. BMJ 2009;338:b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