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反应停,译者著)是关于一项新治疗弊大于利的骇人听闻的案例。[1]

20世纪50年代后期,作为当时常规处方药巴比妥类药物的替代药,沙利度胺这种安眠药显得更加安全,且不同于巴比妥类药物,过量的沙利度胺不会导致昏迷。沙利度胺还特别被推荐给孕妇使用,因为它可以用于减轻晨吐。

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产科医生开始注意到新生儿出现严重四肢畸形的情况大幅增加。这种医学史上罕见的疾病会导致患儿肢体极其短小,好像手掌和脚掌是直接从躯干长出来的一样。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医生认为这种婴儿畸形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了沙利度胺有关。[2]

1961年底,厂家召回沙利度胺。许多年后,经过公众游行和法律诉讼,受害者们开始得到赔偿。人们为这种毁灭性畸形所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在沙利度胺作为处方药销售(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大约46个国家中,成千上万名婴儿惨遭不幸。

沙利度胺惨剧震惊了医生、药厂和患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药物研发和审批过程的重大变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