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治疗的真相》有感

该书为我们呈现了对于权威重新认识的一番新场景,当医学研究甚至是所有的科研都可以被冠以“权威”二字时,那么都将是对于“权威”二字的亵渎,也是对此前用过或担当过它的前人的不尊,因为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正确的,也不是所有的权威者的言辞都是字字珠玑的,不过我们最终还是要让“权威”二字实至名归!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审视科研。所以,让我们保持严谨,怀疑,敬畏的态度去认识和实施科研工作吧!

怀疑,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字眼,但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怀疑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发现真理和认识真理的前提条件和逻辑起点,是创新的基石和起点。哲学大师黑格尔把怀疑规定为“寻求”、“研究”、“怀疑只是一种不确定,乃是一种与确认相对立的思想—-一种举棋不定,一种悬而未决。”通俗地说,怀疑是处于是与非,此与彼,模糊与清楚之间的矛盾状态,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性在认识中所作的模态判断和模态推理。怀疑是达到真理的必要环节和阶段。

曾经看到过一则文献,里面指出了当代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在科研活动中,只有少部分研究生自觉地去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科研理论。但是展开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生顺利开展科研的前提条件,而科研问题意识,作为一种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心理活动,是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和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去开展科研和科普,就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那么,又何谈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和突破呢?

一味地相信权威,对大咖的研究成果,完全全文照搬,对于内容也是听之信之,何来对于旧有理论的颠覆呢?大概这就是很多人对于权威和谣言,不分是非的因素之一吧?

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对于某一个权威人士的学说一贯地去秉承,也许就是因为权威人士的一点小小的疏忽所得出的结论,我们也是去继承与传播的话,是不是有点太滑稽了?所以,对于权威的认识,我们要重新去定义,对于怀疑的态度,我们一贯要去继承和保持。

当人们对于科研权威的认识不同,当我们科研工作者真正秉承了怀疑,积极去探索,去怀疑,去质询,去抽丝剥茧,那么是否我们的医疗行业的前景也会一片大好,那么对于目前严峻的医患关系是否也有了一个好的改善呢?即便研究看起来与患者相关,研究人员也常常在设计研究时,忽略患者的意愿。在很多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利益均未被体现。但对于患者而言,他们关注的却恰恰是自己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以一以贯之,对于之前的科研来说,特别是对于新药的研制和试验,也往往都是用对等的动物进行试验,都是又有多少研究科研表明动物与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和生理结构有很密切的关系呢?这大概就是很多研究人员循规蹈矩,遵循前人的研究方法吧。那么,秉承一个对前人权威的怀疑态度,我想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不管是无偏倚试验还是合理的研究,都需要更可靠的证据。不管是合理的方法也好,还是严谨的监管系统也好,都是尽可能地去减少偶然失误,避免人为因素对于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的干扰,我觉得这样的类似举措在科研中都是行之有效的。

《治疗的真相》一书为我们展现了通过研究者自己的故事、疑惑、动机、想法以及观念的转换的一番深刻的思考,对现代医疗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种全新的认识。更是对于权威一种全新的解读。

蒲公英科普协会第9期-孙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