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医学治疗的真相》一书已出版两版,两版各有特色各有强调。我现在要谈的是此书的第二版,延续了第一版的成功改善了第一版的不足,概括论述了患者和医生合作致力于疾病的实际措施,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伟大作品。

该书以直述的方法指出,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学的不断发展目的在于改善创新。无论多么先进的研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偏差总是有的,但也正是严谨的科学方法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书中也让我们了解了如何更加正确的验证疗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知识的提高。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对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各种的先进的医疗设备的研发和技术的探索为这样大的突破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条件,对社会群体帮助很大。但是,即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傲人的成果与重大发展,其中的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也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去取得可靠地确认疗效。

在医学这个领域,尽管大多数情况是成功的,但意外还是很重要的,绝不能忽视这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在这本书中我深有感触。它讲到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概率很重要,科学的研究最多能做的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再精心的治疗也会有两种可能性,没有绝对的好,没有绝对的坏,稍有不慎结局有可能会向不可预料的方向逆转。因此还是需要前面提到的,患者参与,医生尽力,严格制定治疗方案,争取一步到位。

想必大家都知道,“新的不一定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总会或多或少有些偏颇。对于此,我们一定要对新的东西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依据,求真务实,切不可有名人效应,过分信赖专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定要有科学的验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沙利度胺事件,万络事件,赫赛江等事件如出一辙。科学家的话固然可信,却也不可完全听从,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了解该药的正确疗效也不能忽视它的不良反应,药品使用要严格把关,不可掉以轻心,优缺点共视,权衡利弊。

众所周知,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有些结果预想的并不是最初设想的。医生或专家根据以往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推理得出的结论往往还是不可靠的,对婴儿的睡姿的建议,对心脏病发作后抗心律失常使用的药物等更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这几件事例,不难看出,药害猛如虎,有时候药的危害比一些热武器的危害来的更凶猛。吃药的时候还是要小心谨慎,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千万不可以私自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服用,当然了,要是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就诊,以防造成不良后果。即使已经经数例使用无有害后果,也不能排除万分之一的危害,不可就此认为利大于弊。一旦出现了这种可能,得到的结果也是得不偿失了。

许多人误认为在治疗上,越多越好,越早越好,实则非也。治疗的最佳时间和最适剂量是很重要的,而确定这一项也非易事,是普遍存在挑战的。当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外来治疗达到一个饱和状态时就会对药物本来的作用起一个反作用,通常不良反应就会出现,物极必反。例如利尿剂和阿司匹林的过剂量使用就会产生如上反应。与此同时,越早诊断也未必越好,这样的情况听起来很明智,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虽然乍一看类似于筛查这样的检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它有时候也会带来危害,纵使它对人体还是有裨益的。这样的观点可能有悖于我们大家平时判断的看法,当然包括我在内我个人刚开始看到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深究之后才发现其中的种种。这样的事例是存在的,比如1985年在日本发生的神经母细胞瘤筛查事件,而该病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其中的一种神经母细胞瘤可不经治疗自然消退,无需药物治疗。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必要的药物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同时给患者带来了治疗时的伤害,药物的使用也损失了不必要的浪费。初衷是好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这种所谓的“领先时间偏倚”经过相关专家的多年研究终于得到了更正,大大节省了医疗开支,这不仅是对社会,也是对患者这两者带来了福音。

治疗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这应该是我们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因为有的病症少见但容易被发现,有的常见且不明显。往往对于一个病症会有多方医生出现不同分歧从而不能达成一致,有些医生会继续固执己见,不愿改变。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所关心的价值观,那个点不一样。他们持不一样的观点却不问治疗结果如何,仍而无法改进。医生还是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对照反应减少不确定性,至于患者,就应该参加科学实验之后用药,这样的话,不确定性也会减少一些,对自身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除此之外,患者还是会有许多特别关心的问题尚未得到验证,这有待进一步减少不确定性。正如此,直接取得结果是不科学的,对照是所有治疗性科学实验的根本。但有时候对照的可靠性难以进行保证,因为很多情况下很难断定服用与未服用该药的患者情况是否足够相似,是否具有较大条件的可比性。当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有特别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避免被偶然因素误导,基于这种情况,可以运用书中提到的大数定律。科学的疗效实验是至关重要的,依据的样本要足够得多,需要可靠性高,学术性更严谨的样本,这样得出的普遍性规律或多或少会少一些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跨国家、跨中心研究而得的结果,不必要的偶然误差就会减少,如此类似合并的研究结果更可靠,比任何一项单独地研究所得来的更严谨。毕竟单个的研究很难提供充足的证据去得出某项结果,指导某项决策,势单力薄的肯定的。除此之外,光有不同的相关疗法是不够的,它的优劣是同等存在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对所有材料进行系统评价。这是在循环医学中公认最好的研究证据。全面收集资料,严格筛选评价,然后对其中合格的高质量研究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并定期进行更新检查,对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当系统评价涉及既得利益时,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往往与药厂有关联的比没有涉及商业利益的评价者得出的结论更为乐观。但他们同样会为了某些商业目的而忽略了评价实在的目的,注重了商业效益,这样的结果也不好。可庆的是,这种过程还是有一对一的工作分配的,具有独一无二的标识,这也有助于缓解上述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接下来是我对于实验监管效果的感触,监管的作用是推动与阻碍并出的,即有利有弊。实验的开展每一方的目的不尽相同,尽管大多数的初衷还是服务于大众,为人民造福,但不避免有些人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有时候还有很多动机让人琢磨不透,更让人害怕。有了必要的监管,至少可以增大一些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风险。研究的开展需要这样一定的规则和行为规范加以监管,对实验个人的行为也有震慑作用。监管作用的两面就如上文所述,至于监管是否科学就是另一说了。高效监管可加速对试验的过程,不会有所迟缓,而有些繁琐的监管程序是有它的本真意义所在,阻碍了整个的试验过程。监管的手段信息与知情同意也是可感的。

话谈做什么样的研究,怎么做好研究,该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研究要做就要做高质量的,利大于弊的,像那些低质量的和不必要的研究是对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它的出发点让人怀疑,目的更是让人捉摸不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像这样的研究不能根除,还是有这样的研究继续进行。尽管有这样的一些研究存在,但我们还是要多致力于有意义的研究,不做无用功。学术性的研究促进社会进步,解决长期以来在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临床的发展直接产生影响。说到临床当然少不了患者这一重要的方面,治疗是双方相互的事并不是说单方面医生的诊断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对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提高治疗或是研究的质量。患者亲身的体验有时候比起医生的推测更为重要,只不过患者的表达可能会有一些欠缺,为此,患者还需了解一些研究的基础知识才能获得一些不偏倚的信息,从而给研究者提供有用的指导性研究,促成研究的成功完成和增加研究的准确度。医生患者互相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找到着重点,从而消除二者之间存在的隔阂,相互协作。书中提到的研究也可以广泛推广,展开热烈讨论。不同的角色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被融入到研究中。这样的研究与每个人说不上是息息相关,但也是为了伟大的医学研究出一份力,这也是本书阐述主题所在。医生有医生的职责,患者也有患者的义务,既然患者参加了研究的某一项,就对其相关的一系列有了不可抹除的代表性,就要对研究负责。为了个人利益而由药厂扶持对外宣传他们的产品,这样的行为是不提倡的,是不可以的,毕竟你的代表或多或少会给别人的选择带来影响,影响他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实实际际的问题在于药物是否真正有效果。该书不仅告诉了我上文所述的高效研究,也让我明白了合理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就有了对未来更美好的蓝图。研究之初,合理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关键,是指向标,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之后的研究设计以及安排实施,规划了研究的程序。接下来研究成果的展示方便使成果能够更科学。最后产生无偏倚的报告。

综合以上我对《揭示医学治疗的真相》一书对我的启示的浅谈,我想做一下最后的总结。阅读完该书我觉得它对我的一些想法和一些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更新了我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让我对于医生和患者还有医学研究三者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具体的我已在上文逐一提到。它提出对于医学研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责任,号召每个人参与到改善当前研究和未来治疗措施的研究中来。也对患者和医生或专家通过合作相互协作来达到目的,刷新了我对于医患关系的看法,让我对未来卫生事业的发展有了方向感也有了信心,真的很感谢这本书!

 

兰州大学   基础医学院  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