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相,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治疗。正如我们中国的古话“是药三分毒”所表达的意思。

患者永远是治疗的主角,患者有义务为自己,为全人类质疑治疗的方案。在传统的治疗中,患者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医学知识,所以不能质疑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只是无限制的依赖医生,相信医生,但患者是治疗的受体,如果自己不去为自己的健康去负责,自己不想努力的参与到自己的治疗过程中,那么,要让谁去保障他的健康。而医生,处于学术或者其他种种因素,很少会去承认自己所实施的治疗的不确定性,也会因为某些社会因素去故意隐瞒患者,比如在中国,人们习惯性的会向患者隐瞒他的真实病情,以期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共同决策”,即让患者参与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努力实现的。

在医学探索的到路上,我们付出了很多惨痛的代价,科学研究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在针对一种疾病产生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时,我们一定要进行充分有效的实验,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即使做了充分有效的实验,我们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治疗方案带来的可怕的后果。因为有一部分的副作用,它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在刚刚实施治疗时,并不会出现。所以,要求每一个人,不论医务工作者,患者,还是其他公众,都应该对所有的治疗方案(新的方案,旧的方案,有效的方案,无效的方案)充满质疑。尤其是患者,因为接受治疗的他们是最能够体会到这种治疗带给他们身体的利弊。只有提出质疑,我们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进一步的研究。

一种治疗方案,在肯定他的对某种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能忽视他对机体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不能选择性的去关注他的益处,屏蔽他的伤害。有时候,他初期的伤害会很微小,但我们要时刻警惕,只要它露出马脚,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足够的专业技能,作为患者,要时刻感受自己机体的变化并提出质疑,这样,我们才能齐心协力找出这种治疗的弊处。

质疑,是科学研究以及治疗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的一个主旋律。放松警惕,等待我们的,将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用于心脏病发作后患者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使用的高峰期,造成每年数万人的死亡,每年致死的美国人数比越南战争期间阵亡人数的还要多。所以,以质疑之眼凝视治疗的真相,会使更多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代价。

蒲公英科普协会第9期-周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