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医者,是唯一敢从死神手里抢人的灵魂摆渡者。读完此书,我才真正明白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责任。从正确的疗效试验的定义,到我们为什么需要正确的疗效试验,继而到我们切切实实地付诸于行动,这是阅读完本书后深深烙在我脑海里的主线。

通常情况下,不同治疗的效果都有微小的差别,而合理的辨别这些差别是非常重要的。当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回答疗效中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时,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例如:几乎没有人会质疑心脏病常规吸氧的效果。但没有有效证据支持这一疗效,甚至有些证据证明常规吸氧还是有害的,这种治疗效果的确定性问题从未得到彻底解决。其中有时预期的效果没有变为现实,医学理论或专家意见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都不一定是可靠的指导,一些治疗在被意识到弊大于利时已经被使用。

那我们在研究治疗效果不确定性时又该怎样规范避免失误呢?

其实大家都是明白的,不必要的研究是对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更多资源的浪费,也会对患者造成潜在的伤害,有时也会悖于伦理。很多研究是低质量的甚至其出发点就让人怀疑。而做好的研究,对学者们来说是人人有责的。患者需要更好地了解研究的基础知识,才能容易获得无偏倚的研究。而患者与研究人员合作有助于发现并减少治疗的不确定性。举例说吧:患者在接受医生和研究人员对他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某种药物不一定对他适应。例如青霉素注射之前需进行皮试,这就是考虑到某些患者会对其过敏。正如谚语所说:鞋子只有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合不合适。治疗措施及效果便是靠研究者凭专业知识及患者对所用药物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而得。这便依赖于医患沟通。什么是医患沟通呢?在我看来医患沟通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沟通,电子邮件、论坛、留言板、QQ等都是有效的沟通途径。医生和研究者不仅要拓宽自己和每一位患者的沟通渠道,更要换位思考,从患者最基本的切身利益出发,思考各种经济因素和患者及家属的接受程度。实际上对每一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实施,都应该把如何对患者最有利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于患者于自己治疗的开展都是有益的。

总之,读完该文我感触良多,医学如星辰浩瀚,此时的研究纵使翔实如此,但终究只是沧海一粟。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医学研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蒲公英科普协会第7期-梁志鑫